人民日报谈网络文学壮大之后别走向单一人

网络配图年是中国网络文学20年,各类评比、总结纷纷出炉。不同榜单虽各有侧重,但那几个熟悉的类型小说写作者和那几部卖钱多的类型小说作品总是理所当然地高居其上。这既反映出当前网络文学以类型小说为主的现实,也表现出在网络文学走出生存困境之后,商业网站牢牢把持其资源的意图。网络文学原本包容驳杂,是一个边界模糊的概念,而如今的文学网站却几乎都以“玄幻”“穿越”“都市”“言情”等有限几类通俗小说的分类为统一面貌。通俗小说又被称为媒体小说,历史早已有之,但互联网媒体对通俗小说的贡献在于以标签链接等检索技术,使特定类型迅速锁定读者,短期内获得广泛传播。这样一来,类型不仅是网站的栏目划分依据,更是写作模式和阅读趣味的分野,读者的喜爱通过评论打赏即时体现,表现得尤其直接。以类型小说为主体的网络文学效应之大,甚至能影响大众文化的舆论生态。“杜拉拉”“裸婚”“三生三世”等,自网络走向影视、书报,带动社会舆论对当下职场、婚恋、知识产权保护等现实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