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生活报
瑾山月
罗翔老师曾问网友:你是喜欢看言情小说,听爆笑段子,还是喜欢读莎士比亚?不少人立马选择了前两者。再问:如果选一个留给孩子呢?几乎所有人又选择了莎士比亚。
回到生活中,花一周啃完一本名著、跑步半年瘦了10斤是快乐;刷视频、打游戏、吃夜宵、买买买也是快乐。你又会选哪种?
有人问:都是快乐,有何区别?区别可大了。上升到科学层面,它们作用于人体的两种激素截然不同:看个搞笑视频,大脑立刻分泌多巴胺,但这种爽感转瞬即逝;而更高级的快乐则源自内啡肽。它需要我们克服本能、不断向上,才能享受到更持久、踏实的愉悦。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追求哪种快乐,不仅决定了生活质量,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睡前打算刷十分钟视频,一晃俩小时过去了;本想早起跑步,闹钟响后又决定下次再说;下决心减肥,可一点外卖烧烤必不可少……这就像心理学上的“嗑瓜子效应”,一旦拿起第一颗,就忍不住吃第二、第三颗,直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
硅谷多巴胺实验室创始人布朗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神经科学理论应用到代码中,比如适时的点赞、虚拟的货币等奖赏机制。然后根据大数据算法,成功让人一直停留在喜欢的娱乐里。
现如今这个发达的网络世界中,人很难抗拒这种低级快乐的诱惑。
你想学习,各种热剧、信息推送层出不穷;你想减肥,美食主播轮番引诱你。这就好像有个熟知你的损友,总能踩准你的喜好,让你当下快乐了,事后却后悔莫及。
而比起多巴胺的“先甜后苦”,内啡肽则是“先苦后甜”。无论刮风下雨,短跑不停,几个月后小肚腩不见了,人也年轻了;关掉游戏,打开书本,报个课程,一年下来思维活跃了,心也不慌了……
当时觉得很难熬的事,回头望去都成了值得的经历,帮你塑造成了更好的自己。所以说,多巴胺属于瞬间心动,是快乐陷阱,而内啡肽是长久美好,是快乐源泉。
把时间消耗在低级娱乐上,一年到头不是活了天,更像是活了一天,重复了遍。多巴胺快乐就是一个“爽”字,不需要任何努力,去享受就完事。可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你预支的满足,都需要加倍的痛苦来偿还。
媒体人古典曾分享过自己的创业经历。当时他已经有份轻松且高薪的工作,却时常在安逸中感到不安。怕被这种舒适生活“捧杀”的他,决心辞职下海主动受虐。遇见难搞的甲方,通宵熬夜修改方案;不熟悉的领域,放低身段从头学起。尽管吃尽闭门羹,受尽为难,他还是一一扛过,成了知名商业教练。如今,他在擅长的领域活得忙碌且快乐。
平坦大道好走,爬坡小路难行,但选择后者,你才有机会去山顶见识更美的风景。就像亚里士多德讲的:在追求快乐上,和动物相比,人追求的快乐应该更高级和伟大。多巴胺快乐门槛极低,轻易走进去,只会落入欲望的泥潭。内啡肽快乐门槛看似很高,但你一步一步爬上去,却能收获安定的内心、更好的自己。因为只有经过刻苦努力获取的快乐,才能让人不怕失去、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