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终身未婚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一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条“真理”,出自《傲慢与偏见》的开篇。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爱情小说,被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

她一生只活到42岁,创作出6部传世经典爱情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

简的小说,描绘了英国乡村绅士淑女们的日常生活与婚恋风波。

作品风格诙谐之中兼具嘲讽,让人读后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

多年前,简倡导的婚恋观极为前卫,对现世人们依旧影响深远。

简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她的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据说,连乔治四世都曾为她的作品痴迷过。

然而,这位备受尊崇的女作家,却终身未婚;她把最美最纯的爱恋,全部倾注于“写作”之上。

她的写作经验,一定有值得学习之处。究竟是什么呢?

01

博览群书,激发早期创作灵感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用在简·奥斯汀身上,再合适不过。

年12月16日,简·奥斯汀出生在英国乡下小镇。家中有8个孩子,简是第7个孩子,也是两个女孩中的妹妹。简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家境算不上富裕,简因此没上过正规院校。她的启蒙学堂,是父亲的藏书阁。

奥斯汀先生的藏书,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小小年纪的简,在这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切——从历史到诗歌,从传记到小说。读完的每个故事、每个人物,都深深地印在简的心中。

简所处的时代,哥特式冒险与爱情小说,矫揉造作的题献之风,充斥着英国文坛。

简不喜欢这样没有烟火气的文字,她暗自在心中埋下一颗创作种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全新的故事;让读者可以认出自己的模样,并且会心一笑。

随着大量阅读,简的创作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

起初,她只把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尖锐评语,随手写在书的边边角角;12岁那年,简便开始尝试写短小的戏剧和故事,一直持续到18岁。

每写好一篇习作,简会饶有兴致地“朗读”给家人。家人们非常捧场,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享受”。哥哥们离家上学和远游时,简还会寄去诙谐幽默的家书。使得他们在开怀大笑时,暂且忘却思乡之苦。

就这样,年少时期的简,一直在大量阅读与练习写作。到简十六岁时,已经写出了数量可观的作品。之后,二十几岁出头的年纪,简已完成三部小说的创作。

从简早期创作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博览群书是基石,激发了简的创作灵感。只有大量输入,才能自由输出。

一次偶然,我进入“十点读书”直播间,听到了衡中状元、北大才子“刘嘉森”的励志故事。他从衡中名逆袭成高考状元,他将这段高考回忆写在新书《心的力量》里。他在书中写到:“阅读才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事,也是到目前为止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事。”

如果你也想轻松写出优秀作品、出书立著,从此时此刻起,开始阅读吧。

02

持续练笔,保证作品最终出版

《神秘岭》作者木值说过:“写作就如做菜。”

一道美味佳肴,必备因素有:鲜美的原材料、合口的调味料、精湛的厨艺。一部不朽巨著,更需要具备:鲜活的写作素材、高超的驾驭能力、不断精进的文笔。

要做到这三点,写作者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更需要持续练笔、持续创作、笔耕不辍。

简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埃莉诺和玛丽安》《第一印象》《苏珊》这三部作品,都是简年少时期创作完成的。

其中,《第一印象》曾由简的父亲寄给出版商,却遭到无情退稿、拒绝出版。简并未因此感到沮丧,立刻着手改写《埃莉诺和玛丽安》,最终命名《理智与情感》。

后来,简也试着将《苏珊》手稿卖给出版商,足足等了6年之久,仍未见出版。

简绝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作家!

人到中年,父亲离世、生活变故、婚恋受挫,让简一度无暇静心写作。直到年,简34岁定居查顿后,又马上恢复了写作,持续练笔、持续创作至42岁临终最后一刻。

历经一系列人生变故后,简的思想愈发成熟。

她的创作之笔,在一张小小的桃花心木写字台上勤奋耕耘,奋笔疾书——她不断书写新作品,持续改写旧作品,始终为作品出版做着充足准备。她人生最后五年创作的作品数量与早年一样多。

由此可见,写作是一门手艺。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日积月累地勤奋努力与刻意练习。

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深感懊悔与惭愧。四五年前,正值自媒体红利期,各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