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付印在即,按照惯例,应该有个自序,也就是出书目的、意义及写作经历、感怀。我也未能免俗,拿起笔来,对自己文学情怀做一回顾。(一)七O年刚入冬,上午九十点光景,吕梁山南麓,一个平畴千亩的村子,上帝扔了一块土圪垃,一个小生命呱呱降生了,这就是我。生我时,母亲既没有梦到什么飞熊白虎入怀,亦无红光氲香满屋。我的降临,除了给当时背有“地主成份”家庭带来一丝欢愉,还有家族成员之间因住房的纷争。两岁时,因是“地主家儿媳妇”,母亲忍受不了生产队长叱骂、刻薄,以至对整个家族不公的生存环境,带着我回到宜川。母亲是老三届高中66届毕业生,插队知青,很快谋得了一份山村民办教师的工作,并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亦是艰辛,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比起物质上匮乏,更让人容易接受,何况那时大家都很贫穷。我五岁时,又回到河津马家堡村,开始跟奶奶一起生活,记忆从这儿开始渐渐清晰。从小喜欢语文。在马家堡小学时,老师经常让学生总结段落大意,每次提问,我都总结到位,当时沾沾自喜,小学初中高中,多有作文作为范例在班上朗诵。僧楼公社街上,供销社副食门市部一个角落,摆了一些“娃娃本”(小人书),那里是吸引孩子们常常聚集的地方。长大后回忆此事,我感叹当时供销社负责人的智慧。零食与图书同在一屋销售,精神与物质完美契合,对孩子都有着相当吸引力。当然我也是那里的常客,爷爷、爸爸、妈妈都已是公办教师,比起当时农村来,家里条件好了不少,一本娃娃书最贵不过二毛多钱,我买了不少。四年级我离开家乡时,攒了满满两箱。我在宜川城关小学上学时,电影院门口有一小人书摊,两分钱看一本,假期或星期天,我能呆上多半天。几年前,铝厂街道边经常有卖书摊,可能是出版社尾货,杂七杂八,各类书籍都有,书论斤卖,15元一斤。这不知道是进步还是悲哀,其实,无须思量进步还是悲哀,是册还是斤,都是一种计量单位,无高贵低贱之分。我挑选了一套《红楼梦》《水浒传》《东周列国志》等连环画册,大概十多斤。闲暇之余,在书房摊开,窗外阳光温暖,案头绿植油油,细小尘埃在光柱中舞动,静谧恬然,恍有传越之感。这些画书摆在书柜,翻阅时候很少,或许,只是满足某种情感。我在宜川中学上初中后,母亲给我订了一套《少年文艺》,伴随了我三年初中生活,适合于少年读的文学作品,如涓涓细流,滋润了我的心田。暑假期间,母亲利用教师身份,从西郊中学借了很多书。《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绿化树》《灵与肉》(后改编成电影《牧马人》)《今夜有暴风雪》等伤痕小说,都是那个时候读的。还有一些热门短篇小说,如《人生》《凤凰琴》等。因母亲插过队,爷爷、母亲当过乡村教师,宜川又是陕北一个山区县城,一种共情让我对这些作品记忆犹新。至今,四年山区县城生活,让我对小河、窑洞、硷畔、弯弯山路,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和感动,还有那飘过山梁梁的信天游。河津中学上高中后,是金庸、古龙、梁玉生武侠小说,琼瑶言情小说泛滥之时,自然没少读。一晚上一部《飞红巾》,耽搁了多少读书正事,这些小说,皆是同学间借阅。后来,我还买了一套四册《书剑恩仇录》,男主陈家洛艺绝天下,温尔儒雅,与霍青桐、香香公主间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缠绵悱恻,令人柔肠寸断。还有琼瑶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金庸、琼瑶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古典诗词引用信手拈来,出神入化,妥贴自然,对情节推动,气氛营造,起到非常好的烘托作用。这一点,对我日后创作影响很大。记得琼瑶经常引用一句,记忆犹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每每读到,心潮澎湃。读的书多了,知是元好问的《雁丘词》中两句,描叙了一对雁儿的生死相恋。到运城上高专后,书店里台湾、香港言情小说很流行,我读了岑凯伦大量小说,其实也是消磨时间,浪费青春,而今回忆,内容已了无痕迹。记得一个情节:“游车河”。热恋中男女,盛装打扮,开着私家车,徜徉在香港夜晚大街上。灯火璀灿,人声熙攘。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我来说,开着轿车自由奔走,是一个想也不敢想的浪漫事情,只有感慨羡慕份了。现在,这都不叫事,游车河,在大陆没有流行起来,不论大小城市,堵得慌,那里还有兴致。对我来说,坐在身边的,已不是恋人,而是妻子了。但“游车河”还是让我每每念起。记得几年前一个周末晚上,我与妻子去东星广场看了场电影,在旁边小店吃了碗馄饨,然后开车回家。事后,我用笔做了描叙,并发了朋友圈。“晚上,陪着一个女人看了一场关于爱情的电影。夜色如墨,街灯如星,在路边小店要了两碗馄饨,买了几支花,流连于热闹的夜市中。回程龙门大道,辽阔而又寂廖。车,仿佛一叶舟,飘在夜的海中。我陪着一个女人,一个女人陪着我。或激越或轻柔的音乐回荡在车中。这一切,无关风花,无关雪月。陪在我身边女人,是我妻。”这是大陆版的游车河吧。参加工作结婚后,我对文学依然情深不减。《中篇小说选刊》我订了十年。从不同作品中领略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生活风情画卷。上小学时,我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记者,评论时事,指点江山,何等意气风发。这是我对文学工作者最初印象与憧憬。记者、作家,在少儿时,合二为一的,长大后,才知有很大不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岁月荏苒,我并没有活成自己想象的样子,而是生活塑造了我。用一句网络流行语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进入社会,我当过工人、会计、财务科长、厂长,下海创业失败,继而工人,又创建公司当总经理。我如一艘船,生活海洋挟裹着我,时而谷底,时而峰顶,一路前行。跌跌撞撞,挥洒了半世人生。我从事领域,与文学的感性、细腻、想象、浪漫,几乎不搭界。但不可否认,文学素养使我在工作中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沟通顺畅,对我的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由于工作原因,看的书比较杂了,财会、税务、经济、管理、无极材料、化工,挤占了看文学作品的时间,自然读的少多了。这是生存的需要。但还读了不少名人传记。记得读完林语堂《慢慢爱》,联想当时自己感情,还写了一段读后感:“平淡而隽永。初恋,热恋以至曲终人散,有如古街小镇,一丁香女子打着油纸伞,行走潇瑟秋雨中,喧嚣而又寂寞。如果说今天男女爱情如一幅色彩斑谰、繁杂热闹的油画,而林与三个女人的感情,让岁月绘成一幅空灵超脱的山水。那思念、执着、忠诚、宽容与理解,几方感情纠葛演绎出高尚清新的味道,也许只能出现在那人、那事、那个年代吧。”后来,我还读了贾平凹《废都》《秦腔》,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流行文学名著。尤其是《白鹿原》用那简洁白描手法,穿过?上那浓厚的历史烟云,三代人,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抹去浮华与温情,让我触摸到了生活最底层、最本质的颜色。对民族命运探索、思考、实践深深震撼了我。陈忠实式的写作风格以及宏大的叙事能力,对我影响至深。(二)我个人认为,人是活在两个世界的,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灵魂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受到各种规矩的制约,各种桎梏束缚。而在另一个世界,我就是一个王者,我的灵魂自由放飞。作品是灵魂世界的表达,是现实世界在我眼中心中映象,个人意愿,喜怒、爱好、憎恨,是灵魂情绪的释放。其实,我们每个人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都是盲人摸象。我们都是站在自身角度,自身高度,自身感受,吸收零碎信息,而对社会等事物做出评判,是对是错,是高是低,是虚是实,是假是真,见仁见智吧。我是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系统培训,我写作是为了生活情趣,灵魂有趣,甚至还能得到一些浮名钓誉。我本俗人,无须虚伪。我不参加征文和有限制性的、目的性很强的创作,我的作品只是随性而为,或为喜悦、或为感慨、或为回忆,或为思索,或为忘却的记忆。由于是业余爱好,作品架构、手法表达有很多欠缺,显得稚嫩。由于我从事的工作,不可能有大块头时间,让我沉浸其中搞长篇大论,所以作品都很短,从写作、润色到成文,都不超过两天,从专业角度看,粗糙的很。文学创作是我生活的点缀,是生活河流中几朵浪花,不是我生活的主流。我也想有一部大块头作品,作为枕棺之作,得到传世之名,但我清醒地知道,以我的能力这是不可能的,还是把企业做好。虽然有时,工作还是兴趣吞噬着我的心,但我还是对文学做了放手。生存,是我面临第一位的选择。同时,把企业做大,钱挣多,同样可以扬名立万。我时时对自己安慰。虽然知道,这同样是一条艰险之路。回顾是为了总结,总结是为了以后走的更好。是为序。.2.20于山西铝厂翠溪北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