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薛莹通讯员郭楠
12月10日上午,作家蒋胜男长篇小说《燕云台》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网络作家村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办,杭州市文联创研室、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网络作家村承办,浙江文艺出版社、果麦文化、阅文集团协办。
来自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省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宣传部文艺处、杭州市文联、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浙江省网络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温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的文学评论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燕云台》作为蒋胜男“宋辽夏”系列作品之一的“辽朝篇”(宋朝篇为《凤霸九天》、西夏篇为《铁血胭脂》),是其历史观与女性观的又一代表作。
作品以大辽推行汉制改革为历史背景,讲述了辽朝雄后萧燕燕传奇的一生,小说中,以韩匡嗣、韩德让为代表的韩氏家族三代理想都是为了改革朝政,促进契丹与汉族融合;以耶律贤为代表的人皇王一系皇族毕生都在学习汉制,努力促使契丹民族融入华夏大家族;以萧燕燕为代表的后族辅佐并继承了汉制改革的理想,将大辽带向繁荣鼎盛的时期,最终奠定大辽与大宋之间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这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进程中,以文化认同消融民族差异,缔结华夏民族共同体的一段历程。作品于历史风云中呈现家国情怀,在铁血传奇里演绎民族融合,可谓想象与史实相得益彰,史观和史述可圈可点。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主持,首先,与会领导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发表了看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乌恩奇表示,内蒙古的美誉度通过蒋老师的《燕云台》获得了提升。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如文提到,因为蒋老师的作品,能够邀请全国顶尖的评论家来总结、把脉,证明浙江的网络文艺氛围越来越浓厚。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提出《燕云台》符合“三点要求、两个特点、一个启发”,三个要求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符合当下正确价值观和主旋律、故事逻辑与人物性格具有合理性;两个特点即作品贯穿文化自信、女性自信;一个启发即写历史故事的网络作家也要扎根人民生活。
何弘:肯定《燕云台》的历史价值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
何弘指出,网络文学中的历史小说写作常用手段是穿越、重生,但这样很容易因为个人的因素改变历史进程,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但蒋胜男的历史写作坚持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来展开叙事,尊重史实,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中国国家观念的建立、中华民族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白烨:“两个印象最深的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当代著名研究员
白烨提到《燕云台》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两个点。一是作品中的各个人物性格鲜活。蒋胜男将《燕云台》中的小人物也当成大人物写,上下几任君王、萧家姐妹、各个臣子,每个人都写得很形象。人物在忠爱难两全的局面中,既秉持忠贞的爱情不能舍又坚守忠诚报国的大志不能忘,饱满的人物形象十分动人。二是作品具有宏大的历史观。全书没有书写文化的优越性,而是讲述各民族融合,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与交织。这样的写作使她站在更超越的角度,符合大历史观、大中华观,契合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某种意义上,作品超越了现有的历史小说写作范式,而具有启迪性的意义。
黄鸣奋:“三种意义上的网络文学”
厦门大学教授
黄鸣奋将网络文学划分了三重意义。一是媒体意义,网络文学是一种媒体文学,经历了前卫、通俗文化,到如今的无文不网、无网不文的时代,具有传播上的媒体性;二是审美意义,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网络文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燕云台》把过去我们认为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对立的差异性提升到了审美的层次,使之跨越了我们现在所处地位的局限,给我们一种更宏观的视野。三是精神意义,小说的生命不单纯是作者或者是与读者之间一两次的互动,而是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一部能提出议题的小说,能让大家思考和发挥的小说,它应该是在历史上占有超乎单独某个作品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他祝愿《燕云台》能够在文学史、网络文学历史上留下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定家:燕云台的三个“偏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陈定家表示,《燕云台》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偏向于历史真实,蒋胜男具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功底,在写作中实地考察、采风,收集辽朝历史资料,这在年轻一代的作家中是很难得的。在家国情怀和人物情感上,偏向人物情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