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昨天的往事

《二十年之回忆(四)》

(作者摄影)

上海昨天的往事

桓林发/文

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五十年代之前的人,说话行事更靠谱。”

对这句话,我不妄加评议。我想,只要是一个有心人,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琐事和个人,他应该更能理解这句话。

现在,五十年代的人都已经退休了,就连六十年代初的人也在家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了。

人啊,也就是这样一个怪物,很多事情和人,当发生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不一定会注意到他,甚至也不肖一顾。当这些事和人沉沦为历史,成为往事的时候,却又会冷不丁的想起他和那些事情。

我呢,也不知道是那一年患上糖尿病的,得了病就得治,这是常理。于是,我按时检测血糖的高低,每月一次,前后也就是相差一两天的时间。

去医院抽个血,倒也不麻烦,感到不适应的就是早上饿着肚子等几个小时,有点难熬。

镇上的中心卫生院倒还是有点人性化的,空腹抽血的医院要早半小时,明文规定,七点半开始。

在我的记忆中,镇卫生院的装修不怎么样,因此,每次空腹抽血也没有固定的地方,经常性的更换地方,而我每次相隔也有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每次开好抽血单,总要问清楚在哪里抽血。不像现在,卫生院大变样了,每天空腹抽血的有了固定的地方,还用上了银行的拿号机器,按号抽血,也不用排着队等候了。

那还是在15年之前吧。每次去抽血,总能看到一位年级稍大的人,带着他的团队大约三四个人,团队里那是清一色的年轻人,都是二三十岁模样的。

规定是早上七点半开始抽血,但是,我也曾注意过,一般情况在七点十分,这个团队就来了,好像有潜规则,每次过来,年纪稍大的医生总是走在最前面。

这位老医生看上去非常严谨,那么多年,我从来没看到过他的笑容。五分钟的准备工作,开电脑、铺开器皿,各就各位,七点二十分不到,排在第一位的人,已经卷起来袖子。

提前十几分钟,也许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天天如此,反正我一个月一次,都是这样的。这位老医生,我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那张国字脸型还是记得非常清楚的,皮肤黑黝黝的。

具体哪一天开始,我没有记忆了,老医生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看到他了,估计是到了退休的年龄,退休了吧。

也是从那一次开始,规定的抽血时间没变,还是七点半,有了变化的是能在七点半看到医生来,那是幸事。拖拖拉拉的准备工作之后,排在第一位的人,卷起袖子的时候,一般都在七点三刻之后了。无形之中就慢了半个多小时。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医院里的通告是七点半,不知是七点半到岗上班做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还是七点半开始为病人抽血?

现在,我还是每月一次的抽血检测,看到现在卫生院的装饰变化,挺让人感到舒服的,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七点半一到,还没看到窗户里的医生,我就会响起十几年前的那位老医生。

这位老医生,是不是验证了当年的流传“还是五十年代之前的人办事靠谱?”要问我,我只能说,“与时俱进”,别无他语,毕竟是几年过去了。

写于.4.14

END

桓林发。职称:助理编辑。写有散文、随笔、小说和电影剧本。爱好摄影。

长篇小说《开在刀尖上的玫瑰》和《蝴蝶之谜》被北京星智华影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买断影视和出版权。

院线剧本:《留守儿童》与香港中国华星电视台签约。

剧本:《鬼墅》与苏州新天地公司签约,《他们不是坏人》与上善若水传媒公司签约

微电影:《劳动美幸福路》由上海彬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拍摄

微电影:《风中飘动的那只空衣袖》版权被爱尚玉田传媒买断

网络媒体:长篇小说:《鸢》《中国狼》、《黑咖啡》、《抗日之潜伏者》、《敌特代号:白熊》、《兵血锋刃》、《灼烧30年的初恋梦魇》、《鸡血石和蔷薇花瓣》等十几部作品发在起点文学网、铁血网、红袖添香等网站。

纸质媒体:《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冶金报》、《经济晚报》、《信息日报》、上海《人才市场报》、《中国大学生就业》、《做人与处事》、《中国工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

林発

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