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只是纸质媒介的春天,也是很多作家的春天。文字发表成铅字那可比今天自媒体上随便发文要艰难得多。而且还能发布中长篇小说更是不得了。
当时中国纯文学刊物,最高的是《人民文学》和《收获》,这两本期刊杂志能上榜,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大作家级别的人物了。但是也有一部分给予了更多普通文学爱好者机会。比如《故事会》,但是故事会毕竟是短小精干得多,在那个还能沉下心来阅读的年代,有两本期刊杂志,托起了中国南北俗文学,大众小说的大旗,这就是黑龙江的《章回小说》和湖北的《今古传奇》,前者创办于年,后者创办于年,曾经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小说是中国乃至世界老百姓都喜欢乐见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它跟民间故事和传说一脉相承,但是又更加丰富的元素和长度,自由度等等,其涉及社会、道德、伦理、言情、科幻、武侠、志怪等多种种类,堪称人类文学形式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才稍微与小说的意义相近。而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是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
由于小说不是历史和非要是事实,所以它并不为道学家所认可,而且小说内容包罗万象,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情况下,小说显然不受这些约束。即便很长时间它比不上诗词歌赋的大雅之堂,却拥有了强大的民间基础。虽然当时古代识字的人不多,但是通过小说改编成戏曲、评说等艺术表现形式,极大地普及到了民间,使得其群众基础深厚。而小说最具杜撰和八卦性,也正好符合了人们的想象意愿,这也是小说风靡许多年的原因。
建国以后,因为一下特殊年代,取消稿费制度,以及对表达的限制,和服务于特殊的需要,小说一度暗淡无光,或者是找不到发布的窗口。直到改革开放后,很多思想开始解禁,也给了小说创作者一次极大的空间。于是应运而生的杂志,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这里就有《章回小说》和《今古传奇》。两者何其相似,又各有喜好和特色。
明显我们可以看出,黑龙江的《章回小说》更加注重继承和发展小说章回题的模式,正如他们自己设定的理念“以弘扬民族文化,繁荣中国气派的小说创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秀的文化精神产品为宗旨。坚持作品的高品位,做到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的高度统一(四封设计典雅大方,富于民族特色)。”
假如你是《章回小说》的读者,应该印象深刻。
而《今古传奇》则在中后期独辟蹊径,把一些历史解密或者揭秘,特别把武侠、言情之类单独罗列,在一段时间内,注重个人作者IP形象打造,不仅仅推出后武侠时代的精品武侠小说,还给这些作者贴上很多标签,把作者也按照明星来打造,一时间让很多武侠迷,在金庸古龙看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有心得追求。
可惜,随着纸质媒体江河日下,新媒体的出现,网络文学的覆盖,流量时代递进,碎片化和玄文学及快餐文学,免费阅读在网络上不断蔓延,最终这两家都殊途同归,走向了停刊的那一步。
想来有些遗憾,无财不足以养道,今天的人可以抱着手机刷,却不愿意翻阅书本文字,而那种无法与时俱进的东西,终究会告别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个八零后,还是感谢这两本杂志给我带来曾经的快乐,虽然它们的作品未必流芳百世,但是总有一些给予了温暖和力量,这就够了。